注音 一ㄣˇ ㄕㄣ
拼音 yǐn shēn
⒈ 不露身份。
⒉ 猶隱居。隱而不出。
⒊ 隱蔽身體。
⒋ 隱匿身形。
隱身「ㄧㄣˇ ㄕㄣ」
隱匿形體。
造句他隱身在茂密的草叢裡,以躲避敵軍的追捕。
隱身「一ㄣˇ ㄕㄣ」
⒈ 隱匿形體。
例如:「他隱身在茂密的草叢裡,以躲避敵軍的追捕。」
⒈ 不露身份。
引漢 荀悅 《漢紀·高帝紀一》:“初, 耳 餘 為刎頸交,俱隱身為裡監門, 餘 常父事 耳。”
⒉ 猶隱居。隱而不出。
引《後漢書·周黃徐姜申屠傳序》:“桓 乃慨然嘆曰:‘使 桓 生行死歸,於諸子何有哉!’遂隱身不出。”
唐 陳子昂 《喜馬參軍相遇醉歌》序:“吾無用久矣,進不能以義補國,退不能以道隱身。”
⒊ 隱蔽身體。
引唐 皎然 《投知己》詩:“若為令憶 洞庭 春,上有閒雲可隱身。”
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﹝ 荔姐 ﹞顧見一人追之急,度是強暴,而曠野無可呼救。乃隱身古冢白楊下。”
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二:“二十四日敵機襲 宋埠,彈落隱身處約二十公尺。”
⒋ 隱匿身形。 元 伊世珍 《瑯環記》捲上:“主父 既胡服,夜恆獨觀天象。一夕見有神人自天而降。
引主父 拜之,覩其狀貌,端莊艷麗,面有光輝,手指如玉,音聲清亮。授 主父 以元女隱身之術,九鍊變骨之丹。”
《西遊記》第六回:“李天王 聞言,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,呵呵的笑道:‘真君,快去!快去!那猴使了個隱身法,走出營圍,往你那 灌江口 去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