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ㄊ一ˇ ㄉㄨㄢˋ
拼音 tǐ duàn
⒈ 身段;體態。
⒉ 指事物的形象。
⒊ 指字或詩文的形式、結構。
⒋ 指本體。
⒌ 猶體統;舉止。
體段「ㄊ一ˇ ㄉㄨㄢˋ」
⒈ 體統、身分。
引《西遊記·第二回》:「你等大呼小叫,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。」
《醒世姻緣傳·第三三回》:「你要結識官府,先要與那衙役貓鼠同眠,你兄我弟,支不得那相公架子,拿不出那秀才體段。」
⒉ 規模、氣象。
引《朱子語類·卷六·仁義禮智等名義》:「中與誠與浩然之氣,固是一事,然其分各別:誠是實有此理,中是狀物之體段,浩然之氣只是為氣而言。」
⒈ 身段;體態。
引宋 朱淑真 《會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終求詩於予以飛雪滿群山為韻作五絕·飛字韻》:“管絃催上錦裀時,體段輕盈只欲飛。”
宋 柳師尹 《王幼玉記》:“皇都年少是 柳君,體段風流萬事足。”
⒉ 指事物的形象。
引《朱子語類》卷二四:“問:李先生 謂 顏子 ‘聖人體段已具’。‘體段’二字,莫只是言箇模樣否?曰:‘然。’”
明 宋濂 《徑山愚庵禪師四會語序》:“若如來大法則不然,既無體段,又無方所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泰伯篇十一》:“而以準之天,則將謂天有‘巍巍’之體段,其亦陋矣。”
⒊ 指字或詩文的形式、結構。
引唐 韋續 《書訣墨藪》:“虞世南 書體段遒媚,舉止不凡。”
清 李漁 《閒情偶寄·詞曲上·音律》:“此劇(《西廂記》)只因改北成南,遂變盡詞場格局:或因前曲與前曲字句相同,後曲與後曲體段不合,遂向別宮別調隨取一曲以聯絡之,此宮調之不能盡合也。”
郭沫若 《奴隸制時代·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》:“宣王 時代又比較莊重起來,但和 周 初的莊嚴體段不同,而有比較自由開放的味道。”
⒋ 指本體。
引《朱子語類》卷六二:“‘道不可須臾離,可離非道’,是言道之體段如此。”
⒌ 猶體統;舉止。
引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傢俬》:“這女子嬌模嬌樣,好像個妓女,全沒良家體段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庚娘》:“市兒初合巹,亦須一杯薄漿酒;汝家沃饒,當即不難。清醒相對,是何體段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