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ㄆ一ˇ ㄅㄠ
拼音 pǐ bāo
⒈ 毀傷。
⒉ 毀壞剝蝕。
圮剝「ㄆ一ˇ ㄅㄠ」
⒈ 毀害。
引《後漢書·卷八〇·文苑傳上·崔琦傳》:「陵長閒舊,圮剝至親。」
⒈ 毀傷。
引《後漢書·文苑傳上·崔琦》:“晉國 之難,禍起於 麗。惟家之索,牝雞之晨。專權擅愛,顯己蔽人。陵長閒舊,圮剝至親。”
《陳書·高祖紀下》:“梁氏 以圮剝荐臻,歷運在極,欽若天應,以命於 霸先。”
⒉ 毀壞剝蝕。
引明 李東陽 《重修宿松縣廟學記》:“學舊在縣治東南百武許,僻隘圮剝,為流潦所壞。”
《清史稿·禮志三》:“﹝ 康熙 ﹞三十八年,復南巡,見 明太祖 陵圮剝,詔依 周 封 杞 宋 例,授 明 裔一官,俾世守弗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