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ㄎㄨㄤˊ ㄏㄨㄛˋ
拼音 kuáng huò
⒈ 精神錯亂;瘋癲。不明事理,糊塗。用為自謙之詞。狂妄昏惑。
⒈ 精神錯亂;瘋癲。
引《荀子·榮辱》:“人之有鬥,何哉?我欲屬之狂惑疾病邪,則不可。”
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》:“﹝ 高洋 ﹞沉酗既久,彌以狂惑,至於末年,每言見諸鬼物,亦云聞異音聲。”
清 戴名世 《李烈婦傳》:“檢 病狂惑,一日屢以掌批烈婦之頰,人皆謂不堪。”
⒉ 不明事理,糊塗。
引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夫差內傳》:“臣今年老,耳目不聰,以狂惑之心,無能益國,竊觀金匱第八,其可傷也。”
⒊ 狂妄昏惑。
引《管子·形勢解》:“狂惑之人,告之以君臣之義,父子之理,貴賤之分,不信聖人之言也,而反害傷之。”
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德序外傳記》:“夫差 狂惑,賊殺 子胥 ; 句踐 至賢, 種 曷為誅?”
晉 葛洪 《抱朴子·嘉遁》:“荊卿 絶臏以報 燕,樊公 含悲而授首,皆下愚之狂惑,豈上智之攸取哉!”
清 王夫之 《知性論》:“惝怳以測其影,斯問而益疑,學而益僻,思而益甚其狂惑。”
⒋ 用為自謙之詞。
引《漢書·晁錯傳》:“昧死上狂惑屮茅之愚,臣言唯陛下財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