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ㄉㄞˋ ㄎㄨ
拼音 dài kū
⒈ 謂古代舉喪時,服喪者依次更替號哭,以免喪主過哀而傷身。
代哭「ㄉㄞˋ ㄎㄨ」
⒈ 人死後,喪家請人更替而哭,使哭聲不斷,表示哀傷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契壺氏》:「凡喪,縣壺以代哭者,皆以水火守之,分以日夜。」
⒈ 謂古代舉喪時,服喪者依次更替號哭,以免喪主過哀而傷身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挈壺氏》:“凡喪,縣壺以代哭者,皆以水火守之。”
鄭玄 注:“代,亦更也。禮,未大斂,代哭。”
賈公彥 疏:“大斂之後,乃更代而哭,亦使哭不絶聲。”
《儀禮·士喪禮》:“賓出,主人拜送於門外,乃代哭,不以官。”
鄭玄 注:“代,更也。孝子始有親喪,悲哀憔悴,禮防其以死傷生,使之更哭不絶聲而已。”
胡培翬 正義:“未殯以前,哭不絶聲,但自始死至小斂已踰歷晝夜,恐其以哀致毀,故制代哭之禮,使之相代而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