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聲詞語解釋 / 偷聲是什麽意思
「偷聲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ㄊㄡ ㄕㄥ

拼音 tōu shēng

⒈  唐宋詞曲術語。唐代絕句多配樂歌唱。歌唱常用和聲、散聲、偷聲等方法以調節曲調的抑揚緩急。偷聲,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。如唐張志和《漁歌子》詞第三句“青箬笠,綠蓑衣”,劉禹錫《瀟湘神詞》第一句“斑竹枝,斑竹枝”,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為三字二句。因而偷聲、減字常連用。宋楊無咎《雨中花令》詞:“換羽移宮,偷聲減字,不顧人腸斷。”清金農《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……醉成此詩》:“君家兄弟工譜曲,減字偷聲皆樂録。”又古人依譜填詞,雖有一定格式,但在聲腔上仍可自由伸縮。如《木蘭花》上下闋原是各押三個仄韻,後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闋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,並且將三、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,就好象這個平韻是從別處偷取來的,所以叫偷聲。新調《木蘭花》因而另名《偷聲木蘭花》。

⒉  形容暗地小聲說話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偷聲「ㄊㄡ ㄕㄥ」

⒈  唐代絕句配樂歌唱時,為調節聲調所用的方法。即在一句內偷去一字,如唐·張志和 〈漁歌子〉「青蒻笠,綠蓑衣」,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為三字二句。

⒉  古人依譜填詞,有一定格式,但在聲腔上作者有時仍可自由伸縮更換,因其聲韻的變換就像別處偷來一樣,故稱為「偷聲」。如木蘭花上下闕原來各押三個仄韻,後來的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闕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,並且將三、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,因此這個新調的木蘭花稱為「偷聲木蘭花」。

引證解釋

⒈  唐 宋 詞曲術語。 唐 代絕句多配樂歌唱。歌唱常用和聲、散聲、偷聲等方法以調節聲調的抑揚緩急。偷聲,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。如 唐 張志和 《漁歌子》詞第三句“青篛笠,綠蓑衣”, 劉禹錫 《瀟湘神詞》第一句“斑竹枝,斑竹枝”,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為三字二句。因而偷聲、減字常連用。又古人依譜填詞,雖有一定格式,但在聲腔上仍可自由伸縮。如《木蘭花》上下闋原是各押三個仄韻,後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闋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,並且將三、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,就好象這個平韻是從別處偷取來的,所以叫偷聲。新調《木蘭花》因而另名《偷聲木蘭花》。

宋 楊無咎 《雨中花令》詞:“換羽移宮,偷聲減字,不顧人腸斷。”
清 金農 《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……醉成此詩》:“君家兄弟工譜曲,減字偷聲皆樂録。”

⒉  形容暗地小聲說話。

柳青 《狠透鐵》:“他的大女兒在沒有公公、婆婆和女婿的場合下,偷聲說:‘爸爸,你甭那麼彆扭。人家不高興你,說你狠透鐵。’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偷字解釋聲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