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飫詞語解釋 / 厭飫是什麽意思
「厭飫」詞語解釋

注音 一ㄢˋ ㄩˋ

拼音 yàn yù

⒈  吃飽;吃膩。滿足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厭飫「一ㄢˋ ㄩˋ」

⒈  飽食。唐·杜甫〈麗人行〉:「犀נּ厭飫久未下,鸞刀縷切空紛綸。」元·無名氏也作「饜飫」。

《陳州糶米·第三折》:「爺說道,前頭有的盡你吃,盡你用,又與我一件兒厭飫的東西,敢是苦茶兒。」

⒈  飽食。

唐·杜甫〈麗人行〉:「犀筯厭飫久未下,鸞刀縷切空紛綸。」
元·無名氏《陳州糶米·第三折》:「爺說道前頭有的盡你吃,盡你用,又與我一件兒厭飫的東西,敢是苦茶兒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吃飽;吃膩。

漢 嚴忌 《哀時命》:“時厭飫而不用兮,且隱伏而遠身。”
唐 杜甫 《麗人行》:“犀筋厭飫久未下,鸞刀縷切空紛綸。”
宋 周煇 《清波雜誌》卷八:“每食數斤,猶未厭飫。”
明 劉元卿 《賢奕編·懷古》:“賓客入口無幾,堆盤累碟,深杯大瓢,秖以厭飫諸僕從耳。”
《北齊書·魏收傳》:“聞諸君子,雅道之士,遊遨經術,厭飫文史。”

⒉  滿足。

清 惲敬 《<香石詩鈔>序》:“即如 粵 中 白沙、甘泉 之詩,世所謂不為道學所掩者,而於近今詩人之意已不能厭飫,況其他哉!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厭字解釋飫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