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ㄎㄜ ㄐ一ㄚˇ
拼音 kē jiǎ
⒈ 科舉。因漢唐時舉士考試分甲、乙等科。也指科舉出身的人。
英imperial examinations;
英文 imperial examinations
科甲「ㄎㄜ ㄐ一ㄚˇ」
⒈ 漢唐取士,有甲乙等科,後世因稱科舉為「科甲」。而明清時亦稱進士、舉人出身為「科甲」。
引元·喬吉《金錢記·第一折》:「幾年窗下學班馬,吾豈匏瓜,指望待一舉登科甲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九》:「不是科甲的人,不得當權。」
⒈ 漢 唐 取士設甲乙丙等科,後因通稱科舉為“科甲”。
引宋 王明清 《揮麈後錄》卷五:“忠憲 既薨, 仲文、子華、玉汝 相繼再中科甲。”
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》卷一:“平日春闈較才藝,策名屢獲科甲。”
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戴監生》:“即如館中 戴監生,本非科甲中人,尚瞶瞶憂思,自如戕賊。”
⒉ 指科甲出身。 宋 趙彥衛 《雲麓漫鈔》卷四:“﹝ 曹冠 ﹞ 婺 之 東陽 人,登甲科。為 秦 閒客,不一歲躐進奉常簿、中書檢正。
引秦 既薨,追其科甲,復回上舍,後再登第,難於入差遣。”
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·明宰相必用翰林而不盡然》:“永樂 時 楊士奇 以儒士由舉府審理, 天順 時 李賢 由吏部主事, 正德 時 楊一清 以薦闢起家,並非科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