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ㄖㄨˋ ㄕㄢ
拼音 rù shān
⒈ 進入山裡。
⒉ 指隱居。
入山「ㄖㄨˋ ㄕㄢ」
⒈ 古代隱士多居山林,因稱其出仕為「出山」,歸隱為「入山」。
引唐·韓愈〈上宰相書〉:「彼惟恐入山之不深,入林之不密,其影響昧昧,惟恐聞於人也。」
⒈ 進入山裡。
引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少君 年四五歲時,家貧……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”
宋 蘇軾 《與林天和長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還,即日想已還治。起居佳否?往來衝冒,然勝遊計不為勞也。”
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二〇回:“又大興土木,作 昭明宮,令文武各官入山採木。”
⒉ 指隱居。
引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“遷 觀 為別駕從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《獻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,吾當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
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》詩之十四:“入山燒黃白,一旦化為灰。”
許傑 《<文藝批評與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裡,也並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