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ㄑ一ㄥ ㄐㄨㄣ ㄘㄜˋ
拼音 qīng jūn cè
⒈ 《公羊傳·定公十三年》:“此逐君側之惡人。”因以“清君側”謂清除君主身旁的壞人。也指王國或藩鎮起兵反對朝廷的一種政治鬥爭手段。
例如奸臣難制,誓以死清君側。——《新唐書·仇士良傳》
清君側。——清·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
英rid the emperor of “evil” ministers;
清君側「ㄑ一ㄥ ㄐㄨㄣ ㄘㄜˋ」
⒈ 語本指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小人。
引《公羊傳·定公十二年》:「晉趙鞅取晉陽之甲,以逐荀寅與士吉射。荀寅與士吉射者,曷為者也?君側之惡人也。此逐君側之惡人。」
唐·李商隱〈有感詩〉二首之二:「古有清君側,今非乏老成。」
成語解釋清君側
⒈ 謂清除君王身邊的奸臣。語本《公羊傳·定公十三年》:“晉 趙鞅 取 晉陽 之甲,以逐 荀寅 與 士吉射。按,歷史上清君側常被作為反對朝廷或中央政權的政治鬥爭手段。如 漢 吳王 劉濞 勾結六個同姓王,以清君側為旗幟,借誅 晁錯 為名,發動了 吳 楚 七國之亂。見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。
引荀寅 與 士吉射 者,曷為者也?君側之惡人也。此逐君側之惡人。”
唐 李商隱 《有感》詩:“古有清君側,今非乏老成。”
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草檄》:“清君側,走檄文,雄兵義旗遮路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