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ㄒ一ㄠˇ ㄌ一ㄥˋ
拼音 xiǎo lìng
⒈ 短的詞調。
例因見柳花飄舞,便偶成一小令,調寄《如夢令》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英short lyric;
⒉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。
小令「ㄒ一ㄠˇ ㄌ一ㄥˋ」
⒈ 一種詞的體制。本為唐時文人宴飲中為助酒興,即席填寫以供演唱的歌詞,故形式多短小緊湊。至宋演變成固定體制,字數在五十八字以內,為詞中較短小者。
⒉ 一種散曲的體制。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,以別於套曲;偶而也有增長為帶過曲、重 頭者。
⒈ 指 晉 王珉。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政事》:“王東亭 與 張冠軍 善。
引王 既作 吳郡,人問 小令 曰:‘ 東亭 作郡,風政何似?’”
劉孝標 注引《續晉陽秋》曰:“王獻之 為中書令, 王珉 代之。時人曰大小 王令。”
《晉書·王珉傳》:“王珉 字 季琰,少有才藝,善行書……代 王獻之 為長兼中書令。二人素齊名,世謂 獻之 為 大令,珉 為 小令。”
後人亦用以借譽較年幼之善草書者。 唐 皎然 《陳家童子·草書歌》:“王 家小令草最狂,為予揮灑驚騰勢。”
⒉ 詞體名。 唐 時文人於酒宴上即席填詞,當作酒令,後遂稱詞之較短小者為小令。
引唐 白居易 《就花枝》詩:“醉翻衫袖拋小令,笑擲骰盤呼大采。”
宋 晏幾道 《鷓鴣天》詞:“小令尊前見 玉簫,銀燈一曲太妖嬈。”
⒊ 但詞之稱令者並非皆為小令。如“百字令”等。 宋 顧從敬 《草堂詩餘》謂以五十八字以內者為小令,今仍沿用,然無據。
引清 朱彝尊 《<詞綜>發凡》:“宋 人編集歌詞,長者曰慢,短者曰令,初無中調、長調之目,自 顧從敬 編《草堂詞》,以臆見分之,後遂相沿,殊屬草率。”
⒋ 清 徐釚 《詞苑叢談·體制》亦謂不能以字數分小令、中調、長調。參見“小詞”、“小調”、“小曲”。
⒌ 散曲之一種。 元 人也稱“葉兒”。體制短小,多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,以別於套數大麴。但也有例外,如“帶過曲”、“重頭”等即為小令特殊形式。
引元 芝庵 《唱論》:“成文章曰樂府。有尾聲名套數。時行小令喚葉兒。”
⒍ 民間小曲。猶言小調。參見“小曲”、“小調”。
引元 周德清 《中原音韻》:“樂府、小令兩途,樂府語可入小令,小令語不可入樂府。”
明 王驥德 《曲律·論小令》:“渠(指 周德清 )所謂小令,蓋市井所唱小曲也。”
清 何琇 《樵香小記·鄭風》:“其間男女狎邪之詩,亦如近代之雜曲小令,多懸擬想像,摹寫艷情,不必實有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