韃虜詞語解釋 / 韃虜是什麽意思
「韃虜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ㄉㄚˊ ㄌㄨˇ

拼音 dá lǔ

⒈  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。清末特指清朝統治者。

國語辭典簡編本

韃虜「ㄉㄚˊ ㄌㄨˇ」

原指中國大陸北方蒙古、女真等遊牧民族,清末特指滿清。

造句國父孫中山先生成立同盟會時,提出以「驅逐韃虜,恢復中華,創立民國,平均地權」十六字做為政治綱領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韃虜「ㄉㄚˊ ㄌㄨˇ」

⒈  金人。後泛指外來民族。

《醒世恆言·卷三·賣油郎獨佔花魁》:「擔渴擔飢擔勞苦,此行誰是家鄉;叫天叫地叫祖宗,惟願不逢韃虜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。 清 末特指 清 朝統治者。

《警世通言·範鰍兒雙鏡重圓》:“其時 東京 一路百姓,懼怕韃虜,都跟隨車駕南渡。”
吳玉章 《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·同盟會的成立》:“以 孫中山 先生所提出的‘驅除韃虜,恢復中華,創立民國,平均地權’為宗旨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韃字解釋虜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