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ㄅㄤˋ ㄨˇ
拼音 bàng wǔ
⒈ 亦作“旁迕”。交錯;紛繁。
⒉ 四面八方;到處。
旁午「ㄅㄤˋ ㄨˇ」
⒈ 縱橫交錯。
引《漢書·卷六八·霍光傳》:「使者旁午。」
唐·顏師古·注:「一從一橫為旁午,猶言交橫也。」
⒉ 比喻事物繁雜。
例如:「軍事旁午」。
⒊ 四面八方。
引《洛陽伽藍記·卷一·永寧寺》:「爾朱榮不臣之跡,暴於旁午,謀魏社稷,愚智同見。」
宋·劉克莊〈運糧行〉:「縣符旁午催調發,大車小車聲軋軋。」
⒈ 亦作“旁迕”。交錯;紛繁。
引漢 王褒 《洞簫賦》:“氣旁迕以飛射兮,馳散渙以逫律。”
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受璽以來二十七日,使者旁午,持節詔諸官署徵發。”
顏師古 注:“一從一橫為旁午,猶言交橫也。”
《剪燈餘話·秋夕訪琵琶亭記》:“旁午紛紜,殊無寧月。”
曹亞伯 《武昌革命真史》:“本軍政府當軍事旁午之際,勢不能並謀兼顧,為吾鄉僻同胞盡完全保護之責。”
⒉ 四面八方;到處。
引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永寧寺》:“爾朱榮 不臣之跡,暴於旁午;謀 魏 社稷,愚智同見。”
宋 劉克莊 《運糧行》:“縣符旁午催調發,大車小車聲軋軋。”
錢鍾書 注:“旁午,四面八方。”
《明史·刑法志三》:“自京師至天下,旁午偵事,雖王府不免。”
⒊ 將近中午。
引明 潘問奇 《自磁州趨邯鄲途中即事》詩:“旁午停徵轡,炊煙得幾家。”
茅盾 《霧》:“旁午的時候,霧變成了牛毛雨,像簾子似的老是掛在窗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