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ㄩˋ 一
拼音 yù yī
⒈ 憂憤鬱結。
⒉ 猶酷烈。
⒊ 積聚。
鬱伊「ㄩˋ 一」
⒈ 抑鬱不舒暢的樣子。
引《後漢書·卷五二·崔駰傳》:「是以王綱縱弛於上,智士鬱伊於下。」
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「故其敘情怨,則鬱伊而易感,述離居,則愴怏而難懷。」
⒈ 抑鬱不舒貌。鬱,通“鬱”。
引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“不能忘情故泣” 南朝 樑 劉孝標 注引《大智度論》:“佛在 陰庵羅 雙樹閒,入般涅槃,臥北首,大地震動。諸三學人,僉然不樂,鬱伊交涕。”
1. 憂憤鬱結。 《後漢書·崔寔傳》:“是以王綱縱弛於上,智士鬱伊於下。”
李賢 注:“鬱伊,不申之貌。”
三國 魏 曹植 《文帝誄》:“獨鬱伊而莫告兮,追顧景而憐形。”
⒉ 猶酷烈。
引清 龔自珍 《武進莊公神道碑銘》:“閔 秦 火之鬱伊,悼 孔 澤之不完具,悲 漢 學官之寡立多廢,懲 晉 代之作僭與偽。”
⒊ 積聚。
引奚侗 《霧泊遼海同中冷作》詩:“鬱伊海氣將為雨,慘淡陽光儘化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