黈纊詞語解釋 / 黈纊是什麽意思
「黈纊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ㄊㄡˇ ㄎㄨㄤˋ

拼音 tǒu kuàng

⒈  黃綿所制的小球。懸於冠冕之上,垂兩耳旁,以示不欲妄聽是非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黈纊「ㄊㄡˇ ㄎㄨㄤˋ」

⒈  黃綿。舊時加於冕的兩旁,使耳朵不妄聽不義的言語。

《漢書·卷六五·東方朔傳》:「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,冕而前旒,所以蔽明,黈纊充耳,所以塞聰。」
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:「夫君人者,黈纊塞耳,車中不內顧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黃綿所制的小球。懸於冠冕之上,垂兩耳旁,以示不欲妄聽是非。

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故古之王者,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,黈纊塞耳所以掩聰,天子外屏所以自障。”
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夫君人者,黈纊塞耳,車中不內顧。”
薛綜 注:“黈纊,言以黃綿大如丸,懸冠兩邊,當耳,不欲妄聞不急之言也。”
唐 薛能 《昇平詞》之八:“端拱乾坤內,何言黈纊垂。”
宋 蘇軾 《上初即位論治道(代呂申公)·刑政》:“人主前旒蔽明,黈纊塞耳。耳目所及,尚不敢盡,而況察人於耳目之外乎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黈字解釋纊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