試帖詞語解釋 / 試帖是什麽意思
「試帖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ㄕˋ ㄊ一ㄝˇ

拼音 shì tiě

⒈  唐代明經科試士之法。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,另用他紙覆在上面,中開一行,顯露字句,被試者即據以補上下文。即試帖詩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試帖「ㄕˋ ㄊ一ㄝˇ」

⒈  科舉時代考試時所作的詩,多用古人詩句命題,冠以賦得二字,其詩或五言、七言,或八韻、六韻,在詩中自成一體,稱為「試帖」。

⒉  唐時明經考試的方法。即帖經取士,將所習的經文,掩其兩端,中開一行,裁紙為帖,稱為「試帖」。

《新唐書·卷四四·選舉志上》:「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,進士試雜文二篇,通文律者然後試策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唐 代明經科試士之法。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,另用他紙覆在上面,中開一行,顯露字句,被試者即據以補上下文。

《新唐書·選舉志上》:“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,進士試雜文二篇,通文律者然後試策。”

⒉  即試帖詩。參見“試帖詩”。

唐 孟棨 《本事詩·徵咎》:“崔曙 進士作《明堂火珠》詩試帖,曰:‘夜來雙月滿,曙後一星孤。’”
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韓昌黎詩》:“又如《喜雪獻裴尚書》、《詠月和崔舍人》以及《叉魚》、《詠雪》等詩,更復措思極細、遣詞極工,雖工於試帖者,亦遜其穩麗。”
胡適 《<詞選>自序》:“這種詞等於文中的八股,詩中的試帖;這是一班詞匠的笨把戲,算不得文學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試字解釋帖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