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類詞語解釋 / 不類是什麽意思
「不類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ㄅㄨˋ ㄌㄟˋ

拼音 bù lèi

⒈  不善。

⒉  作自謙之詞,猶不肖。

⒊  不同;不象。

⒋  不及於,不包括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不類「ㄅㄨˋ ㄌㄟˋ」

⒈  壞、不善。

《書經·太甲中》:「予小子不明於德,自底不類。」
《詩經·大雅·瞻卬》:「不弔不祥,威儀不類。」

⒉  不似、不像。

《莊子·齊物》:「今且有言於此,不知其與是類乎?其與是不類乎?類與不類,相與為類。」
唐·李商隱〈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〉:「草木半舒坼,不類冰雪晨。」

⒊  不當。

《逸周書·卷七·官人》:「規諫而不類,道行而不平,曰竊名者也。」

⒋  不及、不包括。

《管子·君臣下》:「其選賢遂材也,舉德以就列,不類無德;舉能以就官,不類無能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不善。

《詩·大雅·瞻卬》:“不弔不祥,威儀不類。”
毛 傳:“類,善。”
孔穎達 疏:“威儀有不善。”
晉 劉琨 《勸進表》:“抗明威以攝不類,杖大順以肅宇內。”
《舊唐書·德宗紀下》:“秉心匪彝,自底不類。凶狡成性,扇構多端。”

⒉  作自謙之詞,猶不肖。

《書·太甲中》:“予小子不明於德,自底不類。”
蔡沉 集傳:“不類猶不肖也。”
明 何景明 《六子詩序》:“六子者皆當世之名士也,予以不類,得承契納,輔志勵益者多矣!”

⒊  不同;不象。

《逸周書·官人》:“言行不類,終始相悖,外內不合。”
唐 韓愈 《石鼓歌》:“辭嚴義密讀難完,字型不類隸與科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水莽草》:“嗅之有異味,不類茶茗。”
郭沫若 《斷斷集·從典型說起--<豕蹄>的序文》:“這段故事既不類有心的揭發,也不類任意的調皮。”

⒋  不及於,不包括。

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其選賢遂材也,舉德以就列,不類無德;舉能以就官,不類無能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不字解釋類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