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ㄑㄩㄝ ㄕ
拼音 quē shī
⒈ 失誤;錯誤。
⒉ 忽略不知。
⒊ 缺漏遺失。
闕失「ㄑㄩㄝ ㄕ」
⒈ 缺失、過失。
引《新五代史·卷五七·雜傳·裴皞傳》:「每陳朝廷闕失,多斥權臣。」
⒈ 失誤;錯誤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順鼓》:“盜賊亦政所致,比求闕失,猶先發告。”
宋 曾鞏 《範貫之奏議集序》:“故當此之時,常委事七八大臣,而朝政無大闕失。”
《清史稿·后妃傳·文宗孝欽顯皇后》:“旋用御史 徐啟文 奏,令中外臣工於時事闕失,直言無隱。”
⒉ 忽略不知。
引明 李東陽 《與李士常書》:“平生每自怪習惰成癖,其於世事多所闕失,若此則非惰之罪也。”
⒊ 缺漏遺失。
引清 陳鱣 《對策》卷三:“又有‘ 劉昭 注補’,今考列代之史,皆有闕失,而以他人之書補入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