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詞語解釋 / 驚蟄是什麽意思
「驚蟄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ㄐ一ㄥ ㄓㄜˊ

拼音 jīng zhé

⒈  二十四節氣之一,在3月5、6或7日。

the Waking of Insects;

國語辭典簡編本

驚蟄「ㄐㄧㄥ ㄓˊ」

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,此時正值春天,氣溫回升,蟄伏冬眠的動物驚醒,開始活動,故稱。

造句驚蟄以後,植物萌發,農家進入春耕,開始一年的忙碌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驚蟄「ㄐ一ㄥ ㄓㄜˊ」

⒈  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,此時正值春天,氣溫回升,蟄居的動物驚醒,開始活動,故稱為「驚蟄」。舊稱為「啟蟄」。

⒉  受驚醒的蟄居動物。

《文選·左思·魏都賦》:「抑若春霆發響,而驚蟄飛競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公曆3月5,6或7日。此時氣溫上升,土地解凍,春雷始鳴,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,故名。

《逸周書·周月》:“春三月,中氣,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。”
唐 韋應物 《田家》詩:“微雨眾卉新,一雷驚蟄始。”
宋 蘇轍 《遊景仁東園》詩:“新春甫驚蟄,草木猶未知。”
《解放日報》1980.3.7:“農諺說:‘驚蟄麥直’,‘驚蟄,蛇蟲百腳開食’,節氣到了驚蟄,大地回暖,三麥拔節,毛桃爆芽,雜草返青,百蟲甦醒開食,開始有雷聲和蛙鳴。”

⒉  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。

《文選·左思<魏都賦>》:“抑若春霆發響,而驚蟄飛競;潛龍浮景,而幽泉高鏡。”
李善 注引《呂氏春秋》:“聞春始雷,則蟄蟲動矣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驚字解釋蟄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