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ㄅ一ㄥˇ ㄓㄨˊ
拼音 bǐng zhú
⒈ 點燃蠟燭。《說苑·建本》載:師曠勸晉平公學習,並說:“老而好學,如炳燭之明;炳燭之明,孰與昧行乎?”後以“炳燭”比喻好學不倦。
炳燭「ㄅ一ㄥˇ ㄓㄨˊ」
⒈ 燃燭照明。引喻日夜不輟,好學不倦。漢·劉向也作「秉燭」。
引《說苑·卷三·建本》:「晉平公問於師曠曰:『吾年七十,欲學恐已暮矣。』師曠曰:『何不炳燭乎?』」
⒈ 點燭。
引《法苑珠林》卷九二:“舉家走出,炳燭照之,亦了無異。”
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粉蝶》:“還齋炳燭,見琴橫案上。”
⒉ 後因以“炳燭”比喻老而好學。
引漢 劉向 《說苑·建本》:“晉平公 問於 師曠 曰:‘吾年七十,欲學恐已暮矣。’ 師曠 曰:‘何不炳燭乎……臣聞之少而好學,如日出之陽;長而好學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學,如炳燭之明。炳燭之明,孰與昧行乎?’”
清 錢謙益 《病榻消閒雜詠》之八:“白顛炳燭渾無暇, 魯 酒 吳 羹一味休。”
清 顧炎武 《與湯聖弘書》:“弟以望七衰齡,猶希炳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