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ㄚ ㄖㄨㄥˊ
拼音 ā róng
⒈ 稱堂弟。
⒉ 指晉王戎。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王戎七歲,嘗與諸小兒遊。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。諸兒競走取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'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'取之信然。”王戎遂為早慧的典型。後因以“阿戎”稱美他人之子。
阿戎「ㄚ ㄖㄨㄥˊ」
⒈ 稱謂。晉人稱堂弟為「阿戎」。
引唐·杜甫〈杜位宅守歲〉詩:「守歲阿戎家,椒盤已頌花。」
⒈ 稱堂弟。
引《南齊書·王思遠傳》:“﹝ 王晏 ﹞及拜驃騎,集會子弟,謂 思遠 兄 思微 曰:‘ 隆昌 之末,阿戎勸吾自裁,若用其語,豈有今日。’ 思遠 遽應曰:‘如阿戎所見,今猶未晚也。’”
《資治通鑑·齊明帝建武四年》引此文, 胡三省 注曰:“晉 宋 間人,多謂從弟為阿戎,至 唐 猶然。”
唐 杜甫 《杜位宅守歲》詩:“守歲阿戎家,椒盤已頌花。”
清 朱彝尊 《己巳二月自古藤書屋移寓槐樹斜街賦詩》之三:“阿戎秋去又春殘,遠信封題萬里難。”
⒉ 指 晉 王戎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王戎 七歲,嘗與諸小兒遊。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。諸兒競走取之,唯 戎 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‘樹在道邊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’取之信然。”
王戎 遂為早慧的典型。後因以“阿戎”稱美他人之子。 唐 王維 《送李員外賢郎》詩:“借問 阿戎 父,知為童子郎。”
唐 李端 《送單少府赴扶風》詩:“叨陪丈人行,常恐 阿戎 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