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ㄩˋ ㄊ一ㄝ
拼音 yù tiē
⒈ 指用字、詞等妥當、合適。
英(of words) appropriate;
⒉ 心中沒有波瀾,平靜。
例熨帖的心情。
英calm;
⒊ 〈方〉:事情辦得完全妥當。
英be properly settled;
⒈ 亦作“熨貼”。
⒉ 把衣物燙平。
引唐 杜甫 《白絲行》:“美人細意熨帖平,裁縫滅盡針線跡。”
唐 白居易 《春末初夏閒遊江郭》詩之二:“展張新小簟,熨帖舊生衣。”
清 朱彝尊 《賜紵紀事》詩:“織自珠宮加熨貼,擎來黃紙驗封題。”
⒊ 平坦;平靜。
引宋 楊萬里 《將至醴陵》詩:“行盡崎嶇峽,初逢熨帖坡。”
《小說月報》1981年第4期:“這懇切的聲調,誠心的話語,立即使小會議室裡的氣氛,變得嚴肅而熨貼。”
⒋ 緊帖。
引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狡脫》:“今夜呵,權收苦淚,且舒皺眉,把香肌熨貼,較瘦論肥。”
⒌ 按壓;按揉。
引沙汀 《淘金記》二二:“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,接著便專心專意向煙哨裡裝上一口棉煙,深恐棉煙會自己再從煙哨裡跳出來似的,他用大指拇熨貼著,而且就那麼一直熨貼下去。”
沙汀 《困獸記》二四:“他就嘆息著往後一靠,拿手掌往復不息地熨貼著愁蹙蒼白的瘦臉,彷彿試圖抹掉他的煩憂一樣。”
⒍ 舒服;舒適。
引宋 范成大 《範村雪後》詩:“熨貼愁眉展,勾般笑口開。”
郭澄清 《大刀記》開篇十六:“老樑,你是不是不熨貼?我去給你沏碗薑湯。”
陳建功 《丹鳳眼》:“三言兩語,把 孟老太太 說得樂散了架兒,既開心,又熨貼。”
⒎ 慰藉;體貼。
引明 唐順之 《周襄敏公傳》:“邊人見公色詞,既已心安公,公益務寬簡繩法,以休懊熨帖之。”
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韓樾子》:“有頃,珍異畢陳,觥籌交錯, 娟 則嬌痴宛轉,輭倚輕偎, 韓 則熨貼慇懃。”
殷夫 《監房的一夜》:“外面也靜謐著,整個世界也似乎合著紳士先生的鼾聲而呼吸著……夜是十二分的熨貼著人的靈魂。”
⒏ 貼切;妥帖。
引清 趙翼 《甌北詩話·查初白詩》:“內召以後,更細意熨貼,因物賦形,無一字不穩愜。”
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不如讓我來替你拾掇一下,總比你兩位貴僮要細膩熨貼些。”
郭沫若 《沸羹集·人做詩與詩做人》:“這在賀壽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,這對我們所共同懷抱的信念,也表現得更熨貼一些。”
周立波 《山鄉鉅變》上四:“她愛精緻,愛素淨,總是把房間裡,灶門口,菜土裡,都收拾得熨熨貼貼。”
⒐ 方言。整理妥當;辦妥。
引冰心 《姑姑·三年》:“中間一張小藤桌子,罩著細麻繡白花的桌布,上面三副杯盤……這都是 青 睡前親手熨貼的。”
⒑ 亦作“熨貼”。熱敷。
引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“案杌毒熨” 唐 司馬貞 索隱:“毒熨謂毒病之處以藥物熨帖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