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ㄕˊ ㄐ一ㄠˇ
拼音 shí jiǎo
⒈ 《春秋·成公七年》:“春,王正月,鼷鼠食效牛角。改卜牛,鼷鼠又食其角,及免牛。”後世詩文中常用作賦牛的典故。
⒉ 指犀牛鼻上的角。
⒈ 後世詩文中常用作賦牛的典故。
引《春秋·成公七年》:“春,王正月,鼷鼠食效牛角。改卜牛,鼷鼠又食其角,及免牛。”
唐 黃滔 《誤筆牛賦》:“兔翰初停,旁起落毛之想;鼠鬚尚對,遙懷食角之因。”
唐 陳仲師 《土牛賦》:“質美埏埴,巧逾覆簣,那虞食角之患,寧假熒蹄之異。”
⒉ 指犀牛鼻上的角。
引《爾雅·釋獸》“犀似豕” 晉 郭璞 注:“﹝犀﹞形似水牛……三角,一在頂上,一在額上,一在鼻上。鼻上者,即食角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