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ㄏㄨㄤˊ ㄅㄛˋ
拼音 huáng bò
⒈ 俗作“黃柏”,落葉喬木。內皮色黃性寒味苦,可入藥,亦可作染料。
例鮮支黃櫱。——明·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英bark of cork tree;
⒈ 亦作“黃柏”。亦作“黃蘗”。亦作“黃櫱”。
⒉ 落葉喬木。樹皮淡灰色。羽狀複葉,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。開黃綠色小花。果實黑色。木材堅硬,可以製造槍托。莖可制黃色染料。樹皮中醫入藥,有清熱、解毒等作用。
引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一·子夜歌十》:“黃蘗鬱成林,當奈苦心多。”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啞子謾嘗黃櫱味,難將苦口對人言。”
元 劉時中 《端正好·上高監司》套曲“吃黃不老勝如熊掌” 王季思 等注:“‘不老’應是一個字,而且要平聲;故‘黃不老’是‘黃檗’的音轉。這是一種落葉喬木,果實如黃豆,可食。”
《古今小說·閒雲庵阮三償冤債》:“口含黃柏味,有苦自家知。”
⒊ 唐 斷際禪師 希運 之別稱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保壽禪師 作《臨濟塔銘》雲:‘師受 黃櫱 印可,尋抵 河北 鎮州城 東,臨 滹沱河 側小院住持,名 臨濟。’”
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祖師說法》:“雖神通變化,不是住頭,恐 黃櫱 砍吾雙足,苦行非圓頓之門,即德行孤高,尚難歇腳。”
⒋ 寺名。一在 福建省 福清縣 西 黃檗山,唐 僧 希運 出家於此;一在 江西 百丈山,希運 得道於此。
引宋 翁卷 《福州黃蘗寺》詩:“天下兩 黃蘗,此中山是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