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ㄨㄟˊ ㄨㄟˊ
拼音 wéi wéi
⒈ 恭敬的應答聲。
⒉ 引申為恭順謹慎之義。
⒊ 應而不置可否貌。
⒋ 相隨而行貌。
唯唯「ㄨㄟˊ ㄨㄟˊ」
⒈ 恭敬應諾之詞。
引《漢書·卷五七·司馬相如傳上》:「齊王曰:『雖然,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。』僕對曰:『唯唯。臣聞楚有七澤,嘗見其一,未睹其餘也。』」
《聊齋志異·卷一一·王者》:「明日,衣冠者召之去,曰:『今日可見矣。』州佐唯唯。」
⒈ 恭敬的應答聲。
引戰國 楚 宋玉 《<高唐賦>序》:“王曰:‘試為寡人賦之。’ 玉 曰:‘唯唯。’”
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上》:“齊王 曰:‘雖然,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。’僕對曰:‘唯唯。’”
顏師古 注:“唯唯,恭應之辭也。”
《醒世恆言·蘇小妹三難新郎》:“老泉 納於袖中,唯唯而出。”
樑斌 《播火記》四七:“劉老萬、劉老士、嚴老鬆 皆拱手唯唯稱是。”
⒉ 引申為恭順謹慎之義。
引《新唐書·牛仙客傳》:“為相謹身無它,與時沉浮,唯唯恭願。”
⒊ 應而不置可否貌。參見“唯唯否否”。
引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秦王 跪而請曰:‘先生何以幸教寡人?’ 范雎 曰:‘唯唯。’有間, 秦王 復請, 范雎 曰:‘唯唯。’若是者三。”
宋 徐鉉 《稽神錄·林昌業》:“忽有一男子,年可三十,髭髯甚長,來詣 林,林 問何人,但微笑,唯唯不對。”
蘇曼殊 《斷鴻零雁記》第十二章:“餘聆玉人詞旨,心乃奇駭,唯唯不能作答。”
⒋ 相隨而行貌。
引《詩·齊風·敝笱》:“敝笱在樑,其魚唯唯。”
鄭玄 箋:“唯唯,行相隨順之貌。”
《南史·文學傳·卞彬》:“蝌鬥唯唯,群浮闇水。”
唐 李鹹用 《贈友弟》詩:“誰能終歲搖頳尾,唯唯洋洋向碧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