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散詞語解釋 / 蕭散是什麽意思
「蕭散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ㄒ一ㄠ ㄙㄢˋ

拼音 xiāo sàn

⒈  猶蕭灑。形容舉止、神情、風格等自然,不拘束;閒散舒適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蕭散「ㄒ一ㄠ ㄙㄢˋ」

⒈  閒散。

《新唐書·卷一七三·裴度傳》:「度野服蕭散,與白居易、劉禹錫為文章,把酒窮晝夜相歡,不問人間事。」

⒉  離散冷清。

《文選·潘岳·哀永逝文》:「視天日兮蒼茫,面邑里兮蕭散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猶蕭灑。形容舉止、神情、風格等自然,不拘束;閒散舒適。

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司馬相如 為《上林》、《子虛》賦,意思蕭散,不復與外事相關。”
唐 張九齡 《林亭詠》:“從茲果蕭散,無事亦無營。”
宋 曾鞏 《招隱寺》詩:“我亦本蕭散,至此更怡然。”
清 方苞 《重建潤州鶴林寺記》:“佛之理吾不信,而竊喜其教,絶婚宦,公貨財,布衣疏食,隨地可安,士之蕭散孤介,而不欲違其本心者,往往匿跡於其中。”

⒉  消散;消釋。

《晉書·恭帝紀論》:“雖有手握戎麾,心存舊國,迴首無良,忽焉蕭散。”
唐 皎然 《送大寶上人歸楚山》詩:“獨鶴翩翻飛不定,歸雲蕭散會無因。”
明 劉基 《自天章入城作》詩:“煩襟得蕭散,似欲忘覉旅。”

⒊  蕭條;淒涼。

南朝 樑 何遜 《和司馬博士詠雪》:“蕭散忽如盡,徘徊已復新。”
唐 韋應物 《獨遊西齋寄崔主簿》詩:“秋齋正蕭散,煙水易昏夕。”
宋 蘇軾 《和李太白》:“野情轉蕭散,世道有翻覆。”
清 曹寅 《宿金氏園亭》詩:“蕭散人問意,孤雲第幾峰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蕭字解釋散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