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ㄑ一ㄥ ㄩㄝ
拼音 qīng yuē
⒈ 清廉儉約。
例公雖自信清約。——宋·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英be honest and upright and thrifty;
⒈ 清廉節儉。 《後漢書·祭肜傳》:“肜 在 遼東 幾三十年,衣無兼副。
引顯宗 既嘉其功,又美 肜 清約。”
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“亦名士之高操者” 劉孝標 注引《故之別傳》:“胡之 治身清約,以風操自居。”
宋 陸游 《朝奉大夫直祕閣張公墓誌銘》:“比右史奉公喪歸,至無屋可廬,其清約如此。”
⒉ 清靜自守。
引《東觀漢記·馬廖傳》:“馬廖 少習《易經》,清約沉靜。”
晉 袁巨集 《後漢紀·光武帝紀七》:“伏氏 世以經學清約,相承東州,號曰 伏不鬭。”
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“泊清溪渚” 劉孝標 注引《中興書》:“鎮 清約寡慾,所在有異績。”
宋 曾鞏 《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》:“公為人謹畏清約,與人交淡然,久而後知其篤也。”
⒊ 指政事清明簡約。
引《後漢書·張敏傳》:“﹝ 敏 ﹞清約不煩,用刑平正,有理能名。”
《晉書·忠義傳·王育》:“﹝ 王渾 ﹞為政清約,宿盜逃奔他郡。”
《資治通鑑·梁武帝天監十六年》:“法忌煩苛,治貴清約。”
⒋ 簡要;精要。
引宋 曾鞏 《<鮑溶詩集目錄>序》:“溶 詩尤清約謹嚴,而違理者少,亦近世之能言者也。”
范文瀾 蔡美彪 等《中國通史》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:“司馬昭 集 羊祜、杜預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,刪改《魏律》,去其苛穢,存其清約,訂定新律二十篇,六百二十條,二萬七千六百餘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