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ㄎㄞ ㄏㄜˊ
拼音 kāi hé
⒈ 分合。
⒉ 開閉。
⒊ 指詩文結構的鋪展、收合等變化。
⒈ 分合。
引晉 木華 《海賦》:“驚浪雷奔,駭水迸集。開合解會,瀼瀼溼溼。”
⒉ 開閉。
引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裡休聒,不當一箇信口開合。”
黃宗英 《美麗的眼睛》:“她什麼也不能吃,氣管雖已接好,嘴部還不能開合,也難以下嚥。”
⒊ 指詩文結構的鋪展、收合等變化。
引清 沉德潛 周準 《明詩別裁集·李夢陽》:“七言近體,開合動盪,不拘故方,準之 杜陵,幾於具體。”
臧克家 《文不在長》:“王安石 的《讀孟嘗君傳》,共九十字,駁成說,立己見,開合有度,層次分明。”
開閤:亦作“開閣”。 漢 公孫弘 為宰相,“起客館,開東閣以延賢人,與參謀議”。見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。後以“開閤”指大臣禮賢愛士。 唐 劉禹錫 《答裴令公雪中訝白二十二與諸公不相訪之什》詩:“玉樹瓊樓滿眼新,的知開閤待諸賔。”
唐 邵謁 《論政》詩:“孫弘 不開閣, 丙吉 寧問牛。”
宋 曾鞏 《回亳州知府諫議狀》:“伏惟開閣之初,偃藩甚樂。”
⒋ 邊開邊關。
引《收穫》1981年第4期:“忽聽得北窗外有聲響,好像滯重的大黑門在開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