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ㄇ一ㄥˊ ㄊ一ˇ
拼音 míng tǐ
⒈ 名位與身分;名義與體統。
名體「ㄇ一ㄥˊ ㄊ一ˇ」
⒈ 名位與身分。
引《後漢書·卷八一·獨行傳·序》:「以其名體雖殊,而操行俱絕,故總為獨行篇焉。」
⒈ 名位與身分;名義與體統。
引《後漢書·獨行傳序》:“以其名體雖殊,而操行俱絶,故總為《獨行篇》焉。”
晉 袁巨集 《三國名臣序贊》:“玄伯 剛簡,大存名體。志在高構,增堂及陛。”
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十一:“汝先王及今王曏事朝廷甚謹,由汝輩群下妄加之名號,遂使得罪於朝廷……今若能悔過從善,出於款誠,名體俱正,當相為奏之,庶幾朝廷或開允耳。”
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親疏有倫,名體歸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