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ㄑㄨ ㄔㄨㄥˊ
拼音 qū chóng
⒈ 蠅類的幼蟲;比喻令人厭惡的東西;比喻卑鄙無恥之徒或渺小無用之人。
英evildoers;
蛆蟲「ㄑㄨ ㄔㄨㄥˊ」
⒈ 蠅類的幼蟲。比喻專做壞事、卑鄙下流的人。
⒈ 蠅類的幼蟲。
引《後漢書·方術傳下·薊子訓》:“道過 滎陽,止主人舍,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,蛆蟲流出。”
清 龔自珍 《正譯第七》:“佛言:‘我如師子王,一切無畏,畏師子身自生蛆蟲,食師子肉。’”
沈從文 《會明》:“人一倒下,氣還不斷,糜爛處就發了臭;再過一天,全身就有小蛆蟲爬行。”
⒉ 比喻令人厭惡的東西。
引明 單本 《蕉帕記·鬧婚》:“呸呸呸,就扭死這些蛆蟲不許啼。”
⒊ 比喻卑鄙無恥之徒或渺小無用的人。常用作詈詞。
引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十九:“由 北平 而想到全國,假若到處的知識分子都像他自己這樣不敢握起拳頭來,假若到處有老二與 冠曉荷 這樣的蛆蟲, 中國 又將怎樣呢?”
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六:“從前將他們當作魔鬼,現在才知道他們還不配,他們只是些蛆蟲;和蛆蟲們嘔氣,真是何苦來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