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伯詞語解釋 / 方伯是什麽意思
「方伯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ㄈㄤ ㄅㄛˊ

拼音 fāng bó

⒈  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。後泛稱地方長官。漢以來之刺史,唐之採訪使、觀察使,明清之布政使均稱“方伯”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方伯「ㄈㄤ ㄅㄛˊ」

⒈  一方諸侯之長。後泛稱各地方的長官。也稱為「邦伯」。

《禮記·王制》:「千里之外,設方伯。」
《文選·曹冏·六代論》:「且今州牧郡守,古之方伯諸侯,皆跨有千里之土,兼軍武之任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。後泛稱地方長官。 漢 以來之刺史, 唐 之採訪使、觀察使,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“方伯”。

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,千里之內以為御,千里之外設方伯。”
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周 室衰微,諸侯彊並弱, 齊、楚、秦、晉 始大,政由方伯。”
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:“長諸侯為方伯。”
《漢書·何武傳》:“刺史,古之方伯,上所委任,一州表率也。職在進善退惡。”
唐 韓愈 《送許使君刺郢州序》:“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,蓄不世之材,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。”
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金玉蟾》:“薦章交上,升任 黔 中廉訪使,旋升方伯,改授 雲南 巡撫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方字解釋伯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