註疏詞語解釋 / 註疏是什麽意思
「註疏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ㄓㄨˋ ㄕㄨ

拼音 zhù shū

⒈  古籍的“注”和“疏”的合稱。

《十三經注疏》

notes and commentaries;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註疏「ㄓㄨˋ ㄕㄨ」

⒈  註解及闡釋註解的文字合稱為「註疏」。

唐·韓愈〈冬薦官殷侑狀〉:「前件官兼通三傳,傍習諸經,註疏之外,自有所得。」
宋·邢昺〈孝經註疏序〉:「奧旨微言,已備解乎註疏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注和疏的並稱。注,對經書字句的註解,又稱傳、箋、解、章句等;疏,對注的註解,又稱義疏、正義、疏義等。注、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、語詞意義、音讀正訛、語法修辭,以及名物、典制、史實等。 宋 人將十三經之 漢 注 唐 疏合刊,“註疏”之稱始流行。

唐 韓愈 《冬薦官殷侑狀》:“前件官兼通三傳,傍習諸經,註疏之外,自有所得……以臣所見,堪任御史、太常博士。”
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二》:“國史雲:‘ 慶曆 以前,學者尚文辭,多守章句註疏之學。’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叢鈔·舍註疏立異論》:“若舍註疏而立異論,不可輒許。”
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·王陽明禮讚》:“儒家的精神、 孔子 的精神,透過後代註疏的凸凹鏡後是已經歪變了的。”

⒉  記述,記載。

《三國志·蜀志·楊戲傳》:“其 戲 之所贊而今不作傳者,餘皆註疏本末於其辭下,可以觕知其髣髴云爾。”
晉 袁巨集 《<後漢紀>序》:“末吏區區,註疏而已,其所稱美,止於事義。”
註解和解釋註解的文字。 宋 陳師道 《後山談叢》卷一:“蓋舉子專誦 王氏 章句,而不解義,正如學究誦註疏爾。”
明 莊元臣 《叔苴子》卷六:“註疏非不能解經也,習於成解而廢夫研尋,則人之得之也不深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陸中丞》:“公所著《切問齋叢書》,皆選本朝諸名臣奏疏見諸施行者,各分門類,其註疏尤詳備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註字解釋疏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