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ㄢ ㄗㄨㄛˋ
拼音 ān zuò
⒈ 安穩地坐著。謂不勞神費力。
⒉ 古時坐的一種姿勢。
安坐「ㄢ ㄗㄨㄛˋ」
⒈ 安穩的靜坐,不必費神勞力。
引《莊子·說劍》:「大王安坐定氣,劍事已畢奏矣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四回》:「使君寬懷安坐,今晚便可下榻草舍。」
⒈ 安穩地坐著。謂不勞神費力。
引《莊子·說劍》:“大王安坐定氣,劍事已畢奏矣。”
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年四十當安坐,年五十當安臥。”
唐 韓愈 《講學解》:“子不知耕,婦不知織,乘馬從徒,安坐而食。”
宋 朱熹 《答黃直卿書》:“其勢駸駸,恐未容飽食而安坐也。”
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五回:“公公只管安坐前廳靜聽訊息。”
戴望舒 《秋》詩:“我是微笑著,安坐在我的窗前。”
⒉ 古時坐的一種姿勢。
引清 鳳韶 《鳳氏經說·四牡》:“古者之坐皆跪。安坐,坐而著於蹠也。危坐,坐而直其身也。”
清 惲敬 《困說》:“古者危坐任膝,安坐任足,夷坐任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