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ㄉ一ㄠˋ ㄕㄜˊ
拼音 diào shé
⒈ 動舌頭。指遊說、談議:掉舌鼓脣。
掉舌「ㄉ一ㄠˋ ㄕㄜˊ」
⒈ 鼓動舌頭。指遊說。
引《史記·卷九二·淮陰侯傳》:「且酈生一士,伏軾掉三寸之舌,下齊七十餘城。」
唐·羅隱〈酬丘光庭〉詩:「道殷閤眼拜九列,張濬掉舌升三臺。」
⒉ 喋喋不休。
⒊ 挑撥是非。
⒈ 猶鼓舌。指遊說,談說。
引語本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且 酈生 一士,伏軾掉三寸之舌,下 齊 七十餘城。”
《新唐書·柏耆傳》:“王承宗 以 常山 叛,朝廷厭兵, 耆 杖策詣 淮西 行營謁 裴度,且言願得天子一節馳入鎮,可掉舌下之。”
清 張岱 《陶庵夢憶·柳敬亭說書》:“彼方掉舌,稍見下人呫嗶耳語,聽者欠伸有倦色,輒不言。”
清 李漁 《閒情偶寄·詞曲下·科諢》:“他日追及泉臺,定有一番傾倒;必不作妒而欲殺之狀,向閻羅天子掉舌,排擠後來人也。”
⒉ 吐舌;蠕動舌頭。
引唐 元稹 《巴蛇》詩之一:“掉舌飜紅燄,盤身蹙白花。”
宋 惠洪 《東坡羹》詩:“東坡 鐺內相容攝,乞與饞禪掉舌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