岔曲詞語解釋 / 岔曲是什麽意思
「岔曲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ㄔㄚˋ ㄑㄨˇ

拼音 chà qǔ

⒈  曲藝名。始於清乾隆時,為從徵金川的文小槎所創小段曲,用於單絃開始前演唱,初流行於北方。內容多為抒情、寫景或滑稽嘲弄。唱時用八角鼓,故又名八角鼓曲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岔曲「ㄔㄚˋ ㄑㄨˇ」

⒈  清乾隆年間的一種曲藝。其曲調由高腔劇種中的脆白髮展而成,普通為八角鼓曲的前奏曲。內容多為抒情或歌詠風花雪月四時的景象。後來岔曲逐漸與民歌、小曲合流,形成單絃牌子曲。

引證解釋

⒈  曲藝名。始於 清 乾隆 時,為從徵 金川 的 文小槎 所創小段曲,用於單絃開始前演唱,初流行於北方。內容多為抒情、寫景或滑稽嘲弄。唱時用八角鼓,故又名八角鼓曲。

清 崇彝 《道鹹以來朝野雜記》:“文小槎 者,外火器營人,曾從徵西域及大、小兩 金川,奏凱歸途,自製馬上曲,即今八角鼓中所唱之單絃雜排子,及岔曲之祖也。其先本曰小槎曲,減稱為槎曲,後訛為岔曲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岔字解釋曲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