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ㄌㄨㄥˊ ㄒ一ㄢˊ ㄒ一ㄤ
拼音 lóng xián xiāng
⒈ 抹香鯨內臟分泌物,為蠟狀灰黑色香料。
英ambergris;
龍涎香「ㄌㄨㄥˊ ㄒ一ㄢˊ ㄒ一ㄤ」
⒈ 一種香料。凝結如蠟,得自鯨魚內臟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三五回》:「內官一隊隊捧出金?,焚了龍涎香。」
⒈ 抹香鯨病胃的分泌物。類似結石,從鯨體內排出,漂浮海面或衝上海岸。為黃、灰乃至黑色的蠟狀物質,香氣持久,是極名貴的香料。
引宋 劉過 《沁園春·美人指甲》詞:“見鳳鞋泥汙,偎人強剔,龍涎香斷,撥火輕翻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內官一隊隊捧出金鑪,焚了龍涎香。”
亦省稱“龍涎”。 唐 蘇鶚 《杜陽雜編》卷下:“暑氣將盛,公主命取澄水帛,以水蘸之,掛於南軒。良久,滿座皆思挾纊。澄水帛長八九尺,似布而細,明薄可鑑,雲其中有龍涎,故能消暑毒也。”
宋 蘇軾 《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》詩:“香似龍涎仍釅白,味如牛乳更全清。”
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嚴嵩慶壽》:“鳳蠟光搖,龍涎瑞靄,華堂恍如仙島。”
郁達夫 《毀家詩紀》之十:“頻燒絳蠟遲宵柝,細煮龍涎涴宿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