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ㄉ一ˇ ㄓˋ
拼音 dǐ zhì
⒈ 滯留。語本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夫民,氣縱則底,底則滯,滯而不振,生乃不殖。”韋昭注:“底著也。滯,廢也。”
⒉ 遲鈍。
⒊ 指拘泥,迂執。
⒋ 平庸。
底滯「ㄉ一ˇ ㄓˋ」
⒈ 閉塞。
引《文選·陸機·文賦》:「及其六情底滯,志往神留。」
⒉ 困阨。
引漢·王粲〈初征賦〉:「逢屯否而底滯兮,忽長幼以羈旅。」
⒊ 阻止。
引唐·韓愈〈送窮文〉:「子無底滯之尤,我有資送之恩。」
⒈ 滯留。
引語本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夫民,氣縱則底,底則滯,滯而不振,生乃不殖。”
韋昭 注:“底著也。滯,廢也。”
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所謂後者,非謂其底滯而不發,凝結而不流,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。”
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子無底滯之尤,我有資送之恩,子等有意於行乎?”
⒉ 遲鈍。
引《北齊書·文苑傳序》:“縱其情思底滯,關鍵不通,但伏膺無怠,鑽仰斯切……是以學而知之,猶足賢乎已也。”
⒊ 指拘泥,迂執。
引宋 司馬光 《言陳烈札子》:“雖有底滯迂闊之行,不能合於中道,猶為守節之士,亦當保而全之。”
⒋ 平庸。
引《魏書·廣陽王拓跋淵傳》:“自定鼎 伊 洛,邊任益輕,惟底滯凡才,出為鎮將,轉相模習,專事聚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