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ㄒ一ˊ ㄇㄠˋ
拼音 xí mào
⒈ 古帽名。以藤席為骨架,形似氈笠,四緣垂下,可蔽日遮顏。
席帽「ㄒ一ˊ ㄇㄠˋ」
⒈ 用藤草編織成的帽子。形似氈笠,四緣垂下,可蔽日遮顏。唐、宋時,尚未顯貴的讀書人都戴這種帽子。
引宋·吳處厚《青箱雜記·卷二》:「蓋國初猶襲唐風,士子皆曳袍重戴,出則以席帽自隨。」
清·陳維崧〈滿江紅·席帽聊蕭〉詞:「席帽聊蕭,偶經過信陵祠下,正滿目荒臺敗葉,東京客舍。」
⒈ 古帽名。以藤席為骨架,形似氈笠,四緣垂下,可蔽日遮顏。
引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席帽》:“本古之圍帽也,男女通服之。以韋之四周,垂絲網之,施以珠翠。丈夫去飾……丈夫藤席為之,骨鞔以繒,乃名席帽。”
唐 皇甫氏 《京都儒士》:“遂於壁下尋,但見席帽,半破在地。”
宋 吳處厚 《青箱雜記》卷二:“蓋國初猶襲 唐 風,士子皆曳袍重戴,出則以席帽自隨。”
清 錢謙益 《客途有懷吳中故人》詩:“青袍奉母誰知子?席帽趨時自有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