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省詞語解釋 / 行省是什麽意思
「行省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ㄒ一ㄥˊ ㄕㄥˇ

拼音 xíng shěng

⒈  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。

⒉  借指該省官。

⒊  元代除京師附近地區直隸於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外,又於河南、江浙、湖廣、陝西、遼陽、甘肅、嶺北、雲南等處創設十一行中書省,作為普遍分設全國各地區的中央政務機構,簡稱十一行省,置丞相、平章等官以總攬該地區的政務。行省遂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的名稱。明清以後雖不採用行中書省的制度,而行省(或簡稱省)之名已在習慣上代表大行政區,沿用至今。

英文 province (old)​

法語 province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行省「ㄒ一ㄥˊ ㄕㄥˇ」

⒈  中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,可簡稱為「省」。

引證解釋

⒈  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稱行省。

《續資治通鑑·宋寧宗嘉定十一年》:“乙巳, 金 曲赦 遼東 等路,以戶部尚書 瓜勒佳必喇 (舊作 谷夾必蘭 )為翰林學士承旨、權參知政事,行省於 遼東。”

⒉  借指該省官。

宋 陸游 《縱筆》詩:“行省當年駐隴頭,腐儒隨牒亦西遊。”
朱東潤 注:“古代中央行政機構有尚書省、中書省、門下省、稱為三省。 王炎 為樞密使,官位極高,出使 四川,故稱行省。”
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:“金 人來歸者,因其故官,若行省,若元帥,則以行省、元帥授之。”

⒊  元 代除京師附近地區直隸於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外,又於 河南、江浙、湖廣、陝西、遼陽、甘肅、嶺北、雲南 等處創設十一行中書省,作為普遍分設全國各地區的中央政務機構,簡稱十一行省,置丞相、平章等官以總攬該地區的政務。行省遂成為地方最高行政區劃的名稱。 明 清 以後雖不採用行中書省的制度,而行省(或簡稱省)之名已在習慣上代表大行政區,沿用至今。參見“行臺”。

《元史·世祖紀五》:“今大師方興, 荊湖 淮西 各置行省,勢位既不相下,號令必不能一,後當敗事。”
《明史·職官志五》:“明 初,又於各行省置都鎮撫司,設都鎮撫,副鎮撫,知事。”
清 薛福成 《上李伯相論與英使議約事宜書》:“夫京師者,天下之首也,宜以全力護之;沿海、沿江各行省者,天下之肢體也,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。”
梁啟超 《愛國歌》之一:“泱泱哉我 中華 !最大洲中最大國,廿二行省為一家!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行字解釋省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