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ㄇ一ㄣˇ ㄐㄨˋ
拼音 mǐn jù
⒈ 戲曲劇種。流行於福建東部沿海地區和建陽、三明等地以及臺灣。1917年前後,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講戲、儒林戲、嘮嘮戲融合而成。初名“福州戲”,後改今稱。唱腔分江湖、洋歌、逗腔、小調四類,曲牌體。劇目有《煉印》、《荔枝換絳桃》等。
閩劇「ㄇ一ㄣˇ ㄐㄨˋ」
⒈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。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,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。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、二胡及嗩吶等,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、揚歌、江湖和小調等四類。
⒈ 福建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,流行於 福州 方言地區,也稱“福州戲”。1914年前後,由在 福州 一帶演唱的儒林班、平講班、江湖班、嘮嘮班等聲腔源流各不相同的戲曲班社融合而成。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