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ㄙㄨ ㄙㄨ
拼音 sū sū
詞類擬聲詞
⒈ 甦醒;復活。
蘇蘇「ㄙㄨ ㄙㄨ」
⒈ 畏懼不安的樣子。
引《易經·震卦·象曰》:「震蘇蘇,位不當也。」
⒈ 甦醒;復活。
引明 陸採 《懷香記·母女傷懷》:“孩兒蘇甦,不必性急。”
魯迅 《集外集·<奔流>編校後記》:“照此推論起來,技術的生命,長於內容,‘為藝術的藝術’,於此得到蘇甦的訊息。”
1. 畏懼不安貌。 《易·震》:“六三,震蘇蘇,震行無眚。”
孔穎達 疏:“蘇蘇,畏懼不安之貌。”
或謂躁動貌。 陸德明 釋文引 晉 王肅 曰:“躁動貌。”
⒉ 猶簌簌。形容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。
引明 高攀龍 《繆仲淳六十序》:“兒忽得異疾殆矣。一日夜半,餘夫婦淚蘇蘇相語曰:‘是兒非 仲淳 不活。’”
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七:“程宰 此時神志俱喪,説不出一句話,只好唯唯應承,蘇蘇落淚而已。”
⒊ 方言。因激動而引起的發麻感覺。
引楊朔 《平常的人》:“我渾身的血蘇蘇的。”
楊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四段:“姚志蘭 一聽,渾身的血蘇蘇的,興奮的要命。”
⒋ 象聲詞。
引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嬰寧》:“穿花小步,聞樹頭蘇蘇有聲。”
清 平雲 《孤兒記》第四章:“繼而草聲蘇蘇,諸嚮競起,驚心怵目,終夜不歇。”
茅盾 《子夜》十八:“同時聽得那小船擦著岸邊的野草蘇蘇地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