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ㄒ一ㄠˇ ㄓㄨˋ
拼音 xiǎo zhù
⒈ 附在正文中的註解,字型較正文小。
英shirttail; note;
小注「ㄒ一ㄠˇ ㄓㄨˋ」
⒈ 附於正文後面,用來解釋正文的文字。在直行書中緊接於正文之下,字小於正文,多為雙行。也作「小注」。
⒈ 見“小注”。
⒉ 亦作“小註”。註釋。有作者自注,有他人所注,常以小字注於正文之下。
引《舊唐書·禮儀志一》:“何棄 周 孔 之法言,獨取 康成 之小注?”
清 林雲銘 《古文析義·凡例》:“是編小注內有解字面者,有解大意者,有承襯上文者,有弔起下文者,有補文中語所未及者,有一二字分析辭句者。”
康有為 《<日本雜事詩>序》:“古者記事之文,有詳有略,有綱有目,有經有記,有大題,有小注。”
⒊ 清 時亦專指四書五經中的小注。
引《清會典·禮部》:“試卷內字句可疑及文理悖謬,文體不正,不遵小注章旨,策內所對非所問者,本生均黜草。”
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一:“讀小註子弟,到後來上者無離經叛道之慮,次亦免場中出醜。”
《紅樓夢》第八二回:“﹝ 寳玉 ﹞看著小注,又看講章。”
⒋ 謂錢財、貿易額等的不大的數字或其中的小部分。
引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八回:“子翁,我聽見人説,你這遭來不是要辦幾十萬銀子機器嗎,我們都是好朋友,你別拿小注的給我們,拿大注的又去照應別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