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一ˋ ㄌㄜˋ
拼音 yì lè
⒈ 強逼;壓制。
⒉ 勒索;剋扣。
抑勒「一ˋ ㄌㄜˋ」
⒈ 壓迫、勒索。
引《清會典事例·卷一二七·吏部·處分別·地方緝捕竊盜》:「如實系竊案,出具並無抑勒諱飾印甘各結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三一回》:「只因門生現在商部裡,見我們中國商人處處吃虧,貨物銷售出口,都被外國人抑勒。」
⒈ 強逼;壓制。
引宋 范仲淹 《奉乞罷陝西近裡州軍營田》:“官吏不能體朝廷之意,將遠年瘠薄無人請佃逃田,抑勒近鄰人戶分種,或令送納租課。”
元 曾瑞 《哨遍·麈腰》套曲:“望得些風流意,拘鈐寂寞,抑勒孤悽。”
孫中山 《臨時大總統宣告各友邦書》:“據無上之威權,施非理之抑勒。”
⒉ 勒索;剋扣。
引宋 蘇軾 《論給田募役狀》:“委是良田,方得收買。如官價低小,即聽賣與其餘人戶,不得抑勒。”
《明史·外國傳四·琉球》:“時貢使所攜土物,與 閩 人互市者,為奸商抑勒,有司又從而侵削之。”
《續資治通鑑·宋哲宗紹聖二年》:“其給納常錢,有所抑勒,令提舉司覺察,奏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