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ㄙㄜˋ ㄙ
拼音 sè sī
⒈ 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魏武嘗過曹娥碑下,楊修從。碑背上見題作'黃絹幼婦外孫?臼'八字。魏武謂修曰:'解不?'……修曰:'黃絹,色絲也,於字為絶;幼婦,少女也,於字為妙;外孫,女子也,於字為好;?臼,受辛也,於字為辭:所謂絶妙好辭也。'”後因以“色絲”指絕妙好辭,猶言妙文。
⒈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捷悟》:“魏武 嘗過 曹娥 碑下, 楊脩 從。碑背上見題作‘黃絹幼婦外孫虀臼’八字。
引魏武 謂 脩 曰:‘解不?’…… 脩 曰:‘黃絹,色絲也,於字為絶;幼婦,少女也,於字為妙;外孫,女子也,於字為好;虀臼,受辛也,於字為辭:所謂絶妙好辭也。’”
後因以“色絲”指絕妙好辭,猶言妙文。 唐 張說 《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》詩:“齋戒觀華玉,留連嘆色絲。”
宋 曾鞏 《寄孫莘老湖州墨妙亭》詩:“棗木已非真篆刻,色絲空喜好文章。”
明 高啟 《感懷次蔡參軍韻》:“年來只念 江 東去,下馬碑陰看色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