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士詞語解釋 / 國士是什麽意思
「國士」詞語解釋

注音 ㄍㄨㄛˊ ㄕˋ

拼音 guó shì

⒈  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。

⒉  一國中最勇敢、有力量的人。

⒊  太平天國改翰林為“國士”。

國語辭典簡編本

國士「ㄍㄨㄛˊ ㄕˋ」

全國人民推崇景仰的人。

造句他從政任官,有為有守,風骨清峻實有國士之風。

國語辭典修訂本

國士「ㄍㄨㄛˊ ㄕˋ」

⒈  全國所推崇景仰的人。

《文選·司馬遷·報任少卿書》:「其素所畜積也,僕以為有國士之風。」

引證解釋

⒈  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。

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皆曰:國士在,且厚,不可當也。”
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:“知伯 以國士遇臣,臣故國士報之。”
宋 黃庭堅 《書幽芳亭》:“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。”
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維揚生》:“以 張良、韓信 之才,不識為國士。”

⒉  一國中最勇敢、有力量的人。
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國士戰且扶人,猶不可及也。今子非國士也,豈能成學又成射哉!”
《荀子·子道》:“雖有國士之力,不能自舉其身,非無力也,勢不可也。”
王先謙 集解:“國士,一國勇力之士。”

⒊  太平天囯 改翰林為“囯士”。

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英傑歸真》:“改翰林為囯士,謂其學識超乎一囯,以囯士待之,自克以囯士報也。”

相關漢字解釋

國字解釋士字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