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 ㄖㄨˋ ㄉ一ˋ
拼音 rù dì
⒈ 鑽入地下。形容十分羞慚。
⒉ 喻死亡。
⒊ 宋代靖州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。居民互鬥,勝者僅掠取敗者之錢財而歸還其土地,謂之“入地”。
入地「ㄖㄨˋ ㄉ一ˋ」
⒈ 低陷於地面。
例如:「入地三尺」。
⒉ 人死後埋於地下,故稱人死亡為「入地」。
引《後漢書·卷六二·韓韶傳》:「長活溝壑之人,而以此伏罪,含笑入地矣。」
⒈ 鑽入地下。形容十分羞慚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及有吉凶大事,議論得失,蒙然張口,如坐雲霧。公私宴集,談古賦詩,塞默低頭,欠伸而已。有識旁觀,代其入地。”
宋 陳亮 《廣惠王祈雨文》:“亮 等今思厥愆,慚恨入地。”
⒉ 喻死亡。參見“入土”。
引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“蠻夷之性,悖逆侮老,而 超 旦暮入地,久不見代,恐開姦宄之源,生逆亂之心。”
宋 蘇軾 《論倉法札子》:“臣材術短淺,老病日侵,常恐大恩不報,銜恨入地,故貪及未死之間,時進瞽言。”
清 黃遵憲 《赤穗四十七義士歌》詩序:“苟靦顏視息,他日蒙恥入地,將何面目見我公乎?”
⒊ 宋 代 靖州 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。居民互鬥,勝者僅掠取敗者之錢財而歸還其土地,謂之“入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