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在人體上刺上帶顏色的文字、花紋或圖形。
2.在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并涂上墨,古代用作刑罰,后來也施於士兵,以防逃跑。
受過黥刑的人
自唐失其政,天下乘時,黥髡盜賊。——《新五代史》
(會意。從黑,京聲。刻其面以墨窒之。字亦作“剠”。本義:古代一種肉刑,墨刑的異稱)
鐫刻
聲明走百靈,結構黥幽谷。——清· 魏源《白岳東崖》
刺字
放黥者馬竿人面也。——《書·刑德》
黥,墨刑在面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又如:黥首刖足(刻額染墨,截斷雙腳);黥布(英布,漢高祖的大將、功臣。因犯罪被黥面);黥首(漢代刑法之一。其法在罪人額上刻字染墨);黥面(在臉上刺字涂墨);黥徒(受黥刑的犯人。引申泛指囚徒,罪犯)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渠京切,音擎。【說文】黑在面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墨黥。【註】以墨涅其面而已。或曰墨黥,當爲墨幪。以墨巾蒙其頭而已。【書·呂】爰始淫爲劓刵椓黥。【疏】黥面,卽墨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】墨罪五百。【註】墨,黥也。先刻其面,以墨窒之。 又姓。漢有黥布,初姓英,咎繇之後。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而王,故姓黥以厭當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