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ㄋㄧㄢˊ
拼音:nián
筆劃:17
倉頡:HEY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TWIK
簡體:
筆順:撇橫豎撇捺撇捺豎捺橫撇捺豎橫豎折橫
吉凶:
五筆:TWIK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12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像糨糊、膠水等所具有的、能使一個物體附著在另一物體上的性質:~合。~液。這江米很~。

詳細釋義
黏 [nián]
〈形〉
  1. 具有黏性的。同“粘”。

    如:黏米;黏土;黏濕(黏糊潮濕)

〈動〉
  1. 貼近;接貼 。

    如:黏天(貼近天,仿佛與天相連);黏空(聳入高空,仿佛與天相連)

  2. 粘連;膠合

    則無黏滯之音矣。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

    黏,相著也。從黍,占聲。字亦作粘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  黏,合也。——《蒼頡篇》

    又如:黏貼(黏附張貼);黏帶(黏連牽掛);黏補(修補);黏接(黏合連接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1234342413421251
四角號碼:21960
UniCode:U+9ECF
規範編號:6254
首尾分解查字:黍占
漢字部件構造:禾人水卜口
粵語:nim1
平水韻:下平十四鹽
康熙字典索引:頁1518第05
故訓彙纂索引:2627|2705.6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女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尼占切,音?。【說文】相著也。【廣韻】黏麴。 又【韻會】亦作溓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輪人】雖有深泥,亦弗之溓也。【註】鄭司農云:溓讀爲黏。 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樂浪郡黏蟬縣。 又【正韻】尼欠切,聶上聲。【集韻】?也。【正韻】膠黏。又稠也。 俗作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