鲐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ㄊㄞˊ
拼音:tái
筆劃:13
倉頡:XNMIR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筆順:撇、 橫撇/橫鉤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橫、 提、 撇折、 點、 豎、 橫折、 橫
吉凶:
五筆: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8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也叫鯖、油筒魚、青花魚。魚類。體紡錘形,尾柄細,長可達50厘米,背青色,有深藍色波狀條紋。是海產經濟魚。中國北方沿海產量較高。

詳細釋義
鮐 [tái]
〈名〉
  1. 代稱老年人 。

    如:鮐顏(老邁的容顏);鮐稚(老幼);鮐叟(老人);鮐背(背上生鮐魚般的斑紋)

  2. 鮐魚,也稱鯖、油筒魚、青花魚 。見於大多數暖海區的小型鯖科魚 (Pneumatopphorus grex )。背青腹白,體側上部有深藍色波狀條紋。生活在海中,黃海、渤海盛產。

    如:鮐文(鮐魚樣的斑紋)

其他
姓名學:非姓氏
筆順編號:3525121154251
四角號碼:23160
UniCode:U+9C90
規範編號:5528
首尾分解查字:魚臺
漢字部件構造:魚厶口
粵語:toi4
上古音:之部透母,th?
平水韻:上平十灰
康熙字典索引:頁1480第51
故訓彙纂索引:2581|2659.5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廣韻】土來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湯來切,音臺。【說文】海魚名。【正字通】河豚別名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鮐鮆千斤。【註】師古曰:鮐,海魚也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鮪鯸鮐。【註】鯸鮐魚,狀如科斗,大者尺餘,腹下白,背上靑黑有黃文。又【爾雅·釋詁】鮐背。【疏】老人皮膚消瘠,背若鮐魚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鮐,老也。秦晉之郊,陳兗之會,曰耇鮐。【註】言背皮如鮐魚。【釋名】九十曰鮐背,背有鮐文也。又通作臺。【詩·大雅】黃耇臺背。【箋】臺之言鮐也。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堂來切,音臺。又【集韻】盈之切,音怡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