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字筆順動畫
注音:ㄏㄢˊ
拼音:hán
筆劃:12
倉頡:JJQS
部首:
五行:
吉凶:
五筆:FJFH
簡體:
筆順:橫、 豎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橫、 橫、 豎、 橫、 橫、 橫折鉤、 豎
吉凶:
五筆:FJFH
簡體:
异体字:
部首筆劃:4
常用字:
基本釋義

1.周朝國名,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。

2.姓。

詳細釋義
韓 [hán]
〈名〉
  1. 1897—1910年朝鮮的國名 ,1910年被日本吞并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,朝鮮南半部稱“大韓民國”,簡稱“韓國”

  2. 中國周朝時的一個諸侯國,在今山西省韓城縣

  3. 井上的木欄

    韓,井垣 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  4. 戰國七雄之一。后為秦所滅。今山西省東部和河南省西北部

  5. 姓。

    如:韓彭(韓信、彭越。都是秦末漢初人,劉邦手下主要將領);韓岳(南宋名將韓世忠和岳飛的并稱)

  6. 古國名

  7. (形聲。從韋,倝(gàn)聲。從“韋”,取圍繞,周匝之義。本義:井垣)

其他
姓名學:
筆順編號:122511121152
四角號碼:45427
UniCode:U+97E9
規範編號:2558
首尾分解查字:韋
漢字部件構造:十日十韋
粵語:hon4
閩南語:han5
平水韻:上平十四寒
康熙字典索引:頁1396第03
故訓彙纂索引:2486|2564.2
康熙字典解釋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胡安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河干切,音寒。【說文】井垣也。從韋,取其帀也。幹聲。 又國名。【詩·大雅·韓奕箋】韓,姬姓之國也,後爲晉所滅,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。【左傳·桓三年】韓萬御戎。【韻會】曲沃桓公之子萬,食邑於韓,後分晉爲國。 又三韓,國名,辰韓,弁韓,馬韓也。見【後漢·東夷傳】。 又【廣韻】姓也。【韻會】秦滅韓,以國爲氏。 又葉胡千切,音焉。【孫楚·白起贊】神機電斷,氣齊卒然,南折勁楚,走魏禽韓。 【說文】本作。【集韻】亦作榦幹。考證:〔又三韓,國名,辰韓,示韓,馬韓也。見【後漢·光武紀】。〕 謹按示韓當作弁韓,見後漢書東夷傳,光武紀本文無之。謹將示改爲弁。光武紀改東夷傳。